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2018年的上海:攻坚高端制造,发力实体经济

时间: 2018-12-29 09:08 点击:
  服务业占比已达70%以上,如何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防止脱实向虚?在土地稀缺、成本上涨等的约束下,如何推动制造业发展?上海日前发布《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50条具体举措让人感受到“上海制造”重振雄风的智慧和信心。上海正以“亮剑精神”,理直气壮地发展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
 
 
  底蕴深厚,高端制造生机勃发
 
 
  从天空到海洋,从宏观世界到微观领域,上海制造业再跨出一步,走向高端走向前沿,展示出“上海制造”的雄厚实力和勃勃生机。由京沪牵头组织实施,国产芯片14纳米工艺攻克难关,预计2018年进入量产。为“中国芯”服务,去年下半年中芯国际和华力微电子的两大集成电路项目在沪开工,总投资过千亿元。
 
 
  码头上空无一人,巨大的桥吊自行挥舞巨臂,从船上精准抓箱,无人驾驶的电动卡车来回运送……这是厦门港、青岛港和洋山四期的经典场景,这3处是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化码头,它们的码头装备和设备管理系统都由振华重工自主研制。全自动化码头是中国自动化码头建设的一次“重大跨越”,也是振华重工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代表作。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上海制造业完成投资112.5亿元,增幅为2013年以来最高。工业企业利润率达到8.8%,继续领跑东部地区。
 
 
  数十年前,上海生产的电视机、自行车乃至奶糖都曾经风靡全国,“上海牌”是品质和信誉的保证。如今,上海提出制造业再跨出一步,走向高端走向前沿,50条措施,明确提出要以高端发展为导向,聚焦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等千亿元以上产业集群。未来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左右,统筹推进60多个10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成为全国创新引领实体经济发展的新高地。
 
 
  重振制造,留足战略发展空间
 
 
  利用好郊区战略空间,上海大力推动高新技术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巩固提升生产性服务业,避免脱实向虚
 
 
  在多年的发展中,上海一直面临土地、环境等方面的紧约束。历经持续转型升级,上海用了15年左右时间调整产业结构,将以二产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转向了以三产为主导,服务业占比达70%以上。
 
 
  如今,虚拟经济的兴起,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的发展,为新兴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空间和技术支撑。在如此利好的前提下,上海为何掉头转向二产制造业呢?
 
 
  针对土地资源匮乏这一紧约束,上海明确,2020年上海全市工业用地规模保持在550平方公里左右,为制造业长远发展留足空间。每年工业用地减量化腾挪出的土地指标,按照不低于1/3的比例用于重点工业项目。“这些土地是金贵的,容不得半点浪费。”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陈鸣波说。
 
 
  多措并举,推进动能结构转换
 
 
  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海加减法并用,持续调出低端落后产能,引进高端先进产能,经济的动能结构逐步转换,另一方面,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导入速度。根据50条措施,“十三五”期间上海市将加快建设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大飞机等引领性强、成长性好、带动性大的产业项目。
 
 
  以机器人为例,作为智能制造的载体,目前上海集聚了包括ABB、库卡、新松和新时达在内的国内外机器人领军企业,机器人产量占到全国的20%以上。
 
 
  同时,上海还将加快建设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机器人等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创建5至10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人才方面,上海提出,在落实“人才30条”基础上,着力破解人才住房问题,鼓励企事业单位、产业园区自建人才公寓等配套服务设施,占比可达15%。
 
 
  一系列发展实体经济的组合拳,显示了上海重振实体经济的智慧和决心。“实体经济始终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上海城市功能的重要支撑。”上海市市长应勇强调,上海不是不要制造业,而是要高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以上新闻内容由无锡泰源记者撰稿报道,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无锡泰源机器制造有限公司无锡抛丸机无锡光饰机无锡研磨机领军企业。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