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我国海工市场长期稳定增长,量变仍未质变

时间: 2014-03-21 09:17 点击:
  在造船业形势低迷的背景下,我国海工装备制造表现相当抢眼。据无锡研磨机专家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海工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承接各类海洋工程订单超过180亿美元,约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9.5%,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超过新加坡居世界第二。然而,跑得快不代表跑的远,海工“热”的背后也存在不少隐忧。
 
 
  趋势:由蔚蓝驶向深蓝
 
 
  海工装备是我国“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5大突破方向之一。早在2012年,工信部等五部委就正式印发了《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制定了明确的发展目标,提出2015年—2020年,海工装备制造业年销售规模达到2000亿元、4000亿元,工业增加值率分别提升3个百分点,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35%。旨在通过有形的市场之手和无形的政策调控,使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产业规模、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推动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大国和强国。
 
 
  正当造船业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产能过剩的双重打击陷入严寒期时,我国海工制造业频传利好消息。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中国的海工装备制造业正由基础期向快速成长期迈进,有了走出“第三梯队”,与“第二梯队”的新加坡、韩国竞争的机会。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已在设计和建造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国内已经初步形成了以环渤海湾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的海工装备总装和配套设备产业集聚区,基本形成了我国海工产业战略布局。☆★☆★相关阅读:无锡泰源:模具产业前景可期,应走多元化之路
 
 
  现实:量变尚未质变
 
 
  尽管订单活跃,但不可否认,我国海工装备产业离实现“质变”尚有距离,企业获得的海工利润仅是微利。
 
 
  众所周知,全球海工市场呈现欧美设计、亚洲制造总体格局。欧美垄断了开发设计、工程总包和关键设备配套,其中关键配套产品采购价占总造价的70%。中国海工企业总体处在制造低端产品的第三梯队,与欧美、韩国等企业相比差距明显。
 
 
  与此同时,因造船产能过剩和部分企业盲目加入导致的无序竞争,使得企业盈利空间相对有限。据统计,目前我国仅具备自升式钻井平台建造能力的企业就多达14家,明显多于韩国和新加坡,产业集中度不高的弊端正在显现。
 
 
  无锡泰源机器制造有限公司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的接单能力确实超过了新加坡,但是与韩国还有较大差距。海工装备制造的低端化趋势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未来我们的市场份额或许能够维持,但是接单量将会有所下滑,对于前景只能持谨慎乐观。
 
 
  欲速则不达
 
 
  挖掘市场潜力,需要有的放矢。相关管理部门要加强海工装备产业发展的顶层策划,建立完善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创新体系;企业要想立足,也应认清自身优势,根据客户需求、作业区域特点,综合考虑成本、效率、安全性、适用性,选择合适的主攻方向。同时,还应直面国内海工装备制造业核心研发能力弱的现状,加强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研发、设计、试制、试验环节攻关,集中突破总体设计、关键配套、水下系统等重大关键技术,提高设计、制造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形成有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产品。
在线客服